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扰:行程卡明明已满14天,但去过的地方或星号标记依然“赖着不走”别慌!这背后暗藏三大技术逻辑,学会应对技巧,轻松“清零”行程焦虑!
一、行程卡到底怎么计算14天
- 严格的时刻轴制度程卡统计从离开风险地次日0点开始计算14天。例如:7月1日离开某市,7月15日才会自动清除该地记录,且因数据延迟,实际显示可能延至7月16日。
- 4小时驻留门槛有同一城市停留≥4小时才会被记录。坐火车路过、短时经停(如服务区休息)通常不计入。
- 每日统一更新机制营商仅在每天8:00-10:00批量更新前14天数据,因此第15天白天才能看到变化。
二、14天后仍未消除三大元凶锁定!
缘故1:体系延迟未同步
- 运营商数据同步存在1-2天技术延迟,尤其新开卡、携号转网用户更易出现。
- 解决技巧:第15天主动刷新或重启行程卡APP,90%延迟难题可解决。
缘故2:基站信号交叉覆盖
- 省际交界处(如河北-北京)、偏远地区可能出现邻市基站误判,导致显示未到访的城市。
- 解决技巧:提交火车票、高速通行记录等佐证,联系运营商人工校准( 10000/10086/10010)。
缘故3:手机信令数据缺失
- 若行程中未使用流量/通话,或单日信号跨度<4小时,行程不被记录,导致“该消失的没消失,该显示的没显示”。
- 解决技巧日多次拨打电话或使用4G流量,间隔超4小时(如早8点、午12点各1次)闭Wi-Fi,强制触发基站定位。
三、带星号城市怎样加速“摘星”
- 星号≠到过风险区表示该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区,无需恐慌!例如北京低风险区居民行程卡仍带。
- 消失的双重条件
- 条件一:14天内未再访任何带星城市(按前述制度计算);
- 条件二:该城市全域降为低风险后,24小时内自动“摘星”。
strong>关键提示:若15天后星号仍在,立即致电运营商!官方确认存在体系纠错通道。
四、防坑指南:3招让行程卡更精准
- 跨省出行时:
- 提前在机场/车站连接Wi-Fi并通话,明确定位起点;
- 避免在省界停留超3小时,减少误判风险。
- 新卡/转网用户:
- 新卡满14天才可查询行程,急用时可凭住宿票据人工核验。
- 日常维护:
- 拒绝“静默模式”:每日至少2次通话或4G使用,保持信号活跃;
- 每周重启手机1次,清理定位缓存。
独家见解:行程卡本质是“信号日记”
术局限性注定其无法100%精准(如基站漂移、信号盲区),它只是防疫辅助工具!若遇争议,理性提供车票、支付记录等多元证据,避免因体系误差引发误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