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干教师培训划重点:提升教学能力的三大收获
引言:培训带来的想法碰撞
作为一名骨干教师,你是否也曾在教学中感到困惑?怎样更好地提升课堂效率?怎样平衡成绩与学生的全面进步?在最近参加的骨干教师培训中,我找到了许多答案。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,更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职业有了全新的思索。那么,这次培训究竟给我带来了哪些启发呢?
一、德育为先,关注学生成长
培训中,专家反复强调“成长比成绩更重要”。作为骨干教师,我们不仅要传授聪明,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。王乾顺主任的“保护天性,成长人性”理念让我深受触动。他用“真心”“信心”“爱心”三个关键词诠释了教育的真谛——与学生建立信赖关系,引导他们健壮成长。
回想自己的课堂,是否有时过于关注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?培训后,我开始尝试在教学中融入更多德育元素,比如通过小故事、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灵魂。效果怎样?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进步了!
二、课标解读,优化教学技巧
杨丽娟校长对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让我茅塞顿开。新课标强调“自主、互助”的进修方式,这与我过去“满堂灌”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。尤其是阅读教学部分,专家指出“读”是语文教学的核心,但怎样让学生真正读懂、读透?
培训后,我调整了课堂结构:
– 保证初读时刻,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
– 设计明确的阅读目标,避免“有口无心”
– 加入互动环节,鼓励学生分享读后感
这些改变让课堂活跃了起来,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,而是主动的探索者。
三、反思操作,促进专业成长
崔军华老师提出的“且思且行”理念让我觉悟到:骨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持续的反思。过去,我常常忙于教学,却很少停下来拓展资料。现在,我会记录课堂中的小事件、小灵感:
– 哪些教学设计效果特别好?
– 哪些环节学生反应平淡?
– 怎样改进明天的课堂?
通过这样的日常反思,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,甚至开始尝试撰写教学案例,向学者型教师迈进。
小编归纳一下:做有教育情怀的教师
这次骨干教师培训拓展资料下来,最大的收获不仅是聪明的更新,更是教育视野的拓宽。专家们的分享让我明白:教育不是简单的聪明传递,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。作为骨干教师,我们肩负着引领示范的重任。未来,我将继续践行培训中学到的理念,在反思中进步,在操作中成长,为学生的终身进步奠定坚实基础。
你是否也有类似的培训经历?欢迎分享你的心得!
